TOP

印度占星学系列:吠陀星象学与西洋星象学的不同

编辑: vega

吠陀占星术,起源于约三千年前的印度,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形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潜能并加以发展,以改善生活状态。这种占星术涉及印度命理中的数理、五行等多方面知识,与西方占星术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初学者应当注意二者的区别。本文将列举其中的几个主要差异,供对占星感兴趣的人参考。

差别之一:黄道制的选择

由于岁差的现象,每年春分点会沿着黄道西移五十秒,因此,春分点同白羊座0度并不在同一点上,根据春分点为准画出的黄道称为回归黄道(TropicalZodiac),根据星座来划分的黄道称为恒星黄道(SiderealZodiacs)。现今通用的西方占星术通常采用回归黄道制,而吠陀占星术延习了古法,依旧采用恒星黄道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用吠陀占星术进行推运,从建立本命盘开始,就已经消掉了岁差。

差别之二:分工制不同

在分宫制的选择方面,西方占星术通常采用时间分宫制,而吠陀占星术则使用最古老的四分仪制。四分仪制将天球上升、天底、下降和天顶这四个特殊点分别作为第一、四、七和十宫的宫头。剩余的六宫则通过将上升和天底之间的弧等分成三份,以及将天底和下降之间的弧也等分三份来确定。这种制度的使用保留了古老的传统,为吠陀占星术带来了独特的特色。
差别之三:星体的选择

印度占星学系列:吠陀星象学与西洋星象学的不同

占星术所关注的主要星体通常包括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它们被认为在命运和个人特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吠陀占星术与其它文化的占星术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在吠陀占星术中,除了这七颗主要行星外,还特别关注计都(Ketu)和罗喉(Rahu)。这两颗行星常被形象化地描述为月亮的南交点和北交点。尽管在西方占星术中并不常见,但在吠陀占星术中,它们被认为对个体的命运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差别之四:守护星的不同

每个星座都有其所属的守护星,而吠陀占星术中的守护星体系与西方占星术有着显著差异。在吠陀占星术中,星座的守护星常常会因为缺少了某些行星而发生变化。举例来说,天蝎座的守护星在西方占星术中通常是冥王星,但在吠陀占星术中,它被认为是火星。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单个星座的守护星上,也表现在每个宫的守护星上。在吠陀占星术中,每宫的守护星并没有明确的规律,与西方占星术中的顺序不同,这为占星师提供了更多的解释和分析角度。

差别之五:星座性质的不同

西方占星术将星座分为四个元素属性,即水、土、风和火,每个元素包含三个星座。而在吠陀占星术中,星座的分类则依据了五个元素:火、土、风、水和醚。这种区分导致了一些星座在两种占星术中性质的不同理解。例如,水瓶座在西方占星术中属于风相星座,而在吠陀占星术中则被归类为醚相星座。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星座性质的理解和解释。

差别之六:吉凶的判定

在判断吉凶方面,吠陀占星术与西方占星术也存在一些差异。在西方占星术中,木、金、日三星被认为是吉星,火、土二星则被视为凶星。然而,在吠陀占星术中,日和月被视为中性星体,而木、金、水三星则被认为是吉星,火、土二星依然是凶星。此外,在吠陀占星术中,罗喉和计都被认为是凶星,这与西方占星术中的解释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吉凶判定标准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占星术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也为占星师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个体的命运和特质。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个性化看盘
星盘,星座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