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夏季大暑≠入伏,夏天入伏如何决定?

编辑: 小Q

7月22日大暑时节的到来,也宣布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到来了。每年夏天一到,不少人会认为入伏第一天便是大暑节气,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因为两者断定的本质不同,其中入伏是基于干支纪日法下以庚日为核心断定的,而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两者计算逻辑完全不同!!!

夏季大暑≠入伏

入伏——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一庚算末伏

入伏的断定核心是“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一庚算末伏”。夏至是起点,庚日是标尺。以夏至三庚数头伏定开始,用秋后一庚算末伏划终点。

以今年2025蛇年为例子,其中夏至为2025年6月21号(辛酉日),从这一天开始后遇到的第三个庚日便就是入伏,所以在经历6月30庚午日、7月10号庚辰日,到7月20号庚寅日,这一天便定为入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此年立秋为8月7号,逢到8月9号便是庚戌日,此天定为末伏。

当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就会延长到20天,这也是三伏天有时候长有时候短的原因。

大暑——太阳黄经度数(太阳到达黄经120°)

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角度(一圈为 360°,每15°对应一个节气)。而大暑则是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再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对稳定,大暑的公历日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多为阳历7月22日、23日或24日这几个日子间。

大暑时间直接由太阳位置决定,不受农历或干支纪日的周期影响。因此入伏时间相较于大暑时间具有一定的浮动性,两者并不是一天哦!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个性化看盘
星盘,星座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