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未经他人苦,莫劝别人善,不要过于共情

编辑: pyon

共情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情感能力,也可以被称为换位思考,或者是希望读懂你的故事,可是每个人就像一本书一样,这些书不一定是你认识的语言写出来的,或者这本书的语法全错,明明都是你认识的汉字可是为什么却读不懂呢,又或者是明明这本书就只有简简单单几页,但我为什么还是看不懂他这个人呢?因为想要读懂一个人你不能去囫囵吞枣的去读懂他,可能你不认识的语言里有着他独特的解密手段呢?只要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该怎么读懂他了,或者只有简单几页的人实则他们空白的页面都是用隐形墨水写满了呢?只不过是想让你看到表面的他而已。

过度共情的人往往难以在他人的情绪中抽身而出,他们不自觉地吸收并承载着周围人的负面情绪,如同海绵吸水一般,直至自己也被淹没。长期的情感透支会导致情感耗竭,让人感到心力交瘁,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过度共情还容易导致个人界限的模糊。在试图理解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将他人的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从而陷入一种无休止的进程之中。这种界限不清的状态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还可能加剧某种关系的冲突。

不要过于共情

当一个人的情绪过于依赖他人的反馈时,他可能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的清晰认知。也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做什么是错了,太过于依赖了那个喜欢帮你的那个人了。过度共情可能让人在不断地迎合他人中失去自我,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追求,最终导致了自我认同的迷失。

学会设定并维护自己的情感边界是适度共情的第一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情绪是我们愿意并能够承受的,哪些则需要我们学会拒绝或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设定边界,我们可以保护自己不被过度的情绪负担所压垮,同时也能够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底线和原则。真正的共情不仅仅是感受他人的情绪,更在于的是理解和接纳。当我们面对他人的痛苦或困扰时,可以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安慰,但不必将自己完全卷入其中。保持一种客观而温暖的态度,既能够传递我们的关怀,又能够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吞噬。

我明白你的想法,可能最初只是某个朋友来找你诉说心事,可是你的共情能力可能实在是太强大,竟然换位思考的很好,他的情绪仿佛和你共享了一般,你们都变得像经历了同一件事一样,仿佛被伤害的那个人是你一般,知道后面越来越多的朋友找你诉说,你慢慢的堕落了进去,直到最后你的身心俱疲,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个性化看盘
星盘,星座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