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蛇年,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里农历出现了闰六月。不少人心中充满疑惑,这个闰六月,到底算六月还是七月呢?它又会给生活中遇到的节气、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呢?
闰六月的特殊性和缘由
农历体系里,闰六月既不是六月的重复,也和七月没有归属关系,它是独立存在于六月之后、七月之前的特殊月份。
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它以朔望月为基础确定月份,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所以农历一年约354天,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365.24天少,但是为了让农历和季节、气候更好地对应,不至于出现四季颠倒的情况,便出现这种看似多出一个月的举动。而今年农历闰六月时间对应阳历便是2025.7.25(农历闰六月初一)到8.23处暑节气(农历七月初一)之间。
闰六月高温持久战
闰六月的出现,悄然改变了节气在农历中的分布格局。以大暑为例,这个代表着一年中最热时期的节气,在 2025年落在了农历六月二十八(阳历7月22日左右)。而原本应该在农历七月出现的中气“处暑”,延迟到了七月初一。因为中间增加闰月,使得整个夏季的节气节奏都有了变化,原本紧密相连的夏季节气,间隔被拉长,节气间的过渡也变得更为舒缓。
虽说立秋(农历闰六月十四)这个节气在2025年进入了闰六月。但立秋这个名字看似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实际上,它只是秋天的前奏。受闰六月影响,立秋后的暑热并没有迅速消散,反而在闰六月里继续延续,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夏日的浓烈“余威”。
闰六月的出现往往会让高温天气持续更久,“桑拿天” 频繁登场。正常年份的六月已经是盛夏,叠加闰六月后,太阳辐射时间进一步增加,地面热量不断累积,高温时段可能延长20-30 天。
2025年,三伏天(7月20日-8月18日)几乎全部落在了闰六月。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水汽充沛且不易消散,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那种闷热感持续不散,体感温度远超实际气温,热得人喘不过气。
闰六月区域性极端气候频发,暑气难消
农谚有云:“闰六月热难当,庄稼要遭殃”。其实就是因为会有区域性高温的现象,其中高温导致地表水分蒸发加剧,北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干热天气,土地干裂,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而南方则要同时面对高温和高湿的双重“烤”验。
极端高温还可能触发强对流天气,在局部地区引发短时暴雨甚至冰雹。比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三伏不见天” 的现象,即阴雨连绵,日照大幅减少,与以往单纯的高温天气截然不同。
一般人们日常的感受就是炎热,无论是白天阳光直射,还是夜晚闷热,都是不断会提醒大家夏日的热度还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