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星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占星学的体系建立于古典天文学与哲学基础之上,主要依赖肉眼可见的七颗星体——日、月、水、金、火、木、土星,这七颗星体被视为影响人类命运的核心力量。古占并不使用现代星盘中常见的三王星(天王、海王、冥王)、虚点、轴点,也不关注现代所谓的“格局”结构,如大三角、T三角等。
现占则在传统基础上引入三王星,并重视这些星体在星盘中形成的格局状态。在现占中,T三角或大十字不仅是能量结构,更被解读为人生挑战与潜力的象征。不过即便是现占,也并非所有格局都具有固定意义,而是需要结合顶点星体的能量走势、顺逆状态以及在全盘中的作用综合判断。格局的解读如同观察自然现象,需看其形成路径、核心发力点以及受影响的领域。
以T三角为例,两个上端星体交汇于一点,形成顶点,该顶点星体主导了整个格局的能量方向。若月亮为顶点,意味着情绪、感受成为驱动人生变化的关键力量。而大三角格局中,顶点星体决定了其能量是扩张、转化还是稳定。若冥王星为顶点,则可能意味着深层转变与权力议题成为盘主生命的主线。
古占与现占在星盘分析上的差异,不只是星体数量的增减,更是对能量结构理解方式的转变。古占强调基础星体的直接影响,现占则试图通过格局揭示更复杂的心理与命运图谱。